该项目总投资2.13亿元,工程建设期为8个月。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在被称赞为光伏技术的下一个大事件,并已经为这个领域重新注入了活力。领导这项研究的卡纳齐季斯是西北大学化学教授。
西北大学材料学和工程学教授张邦衡说:我们的锡钙钛矿层起到了有效吸收太阳光的作用,它被夹在两个电荷传输层之间,以便把电能输送到外界。卡纳齐季斯开发、合成和分析了这种材料。卡纳齐季斯和张邦衡两人是这篇论文的资深作者。这种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的太阳能电池可以采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即无需使用昂贵的设备或有害的材料很方便地加以制造。然后他向本校合作者、纳米科学家张邦衡求助,以便设计出一种能正常工作的太阳能电池。
铅钙钛矿可以实现15%的转换效率,而锡钙钛矿的转换效率应该能够与之匹敌甚至超过这一水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在被称赞为光伏技术的下一个大事件,并已经为这个领域重新注入了活力。不过,薄膜电池的冬天看似并没有完全到来。
当然,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也有自己的瓶颈,因为这种技术是四类元素组合而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一层层的镀在底板上,厚度也不过几十纳米罢了,这对元素之间的距离、膜的厚薄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量产存在困难。AscentSolar(鑫明光控股,ASTI.NSDQ):2011年曾被中国TFGRadiantInvestmentGroup,Ltd收购,后者持股该公司20%的股权,从而将总持股数打到了41%。非晶硅薄膜电池一度被热炒的时候,晶体硅电池组件卖到了13~14元每瓦,而非晶硅薄膜电池则在8元~10元,看似后者的优势还不错。不过,几年后,现在的晶体硅组件价格都跌到了4元每瓦,而非晶硅的成本依然只降到了5元每瓦,明显降幅是不够的。
就在4月8日,一家来自德意志的Manz集团还对外发言,其已经向中国输出了整条的CIGS交钥匙工程,包括了薄膜电池生产线设备和生产技术,该组件的量产转换率突破了14.6%。非晶硅就是杜邦公司选择的路线。
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税收12亿元。这家公司还给出了另一个吸引眼球的说法:其生产线可以将成本打到2.5元每瓦,比现有的平均成本4.5元每瓦要低。当年汉能集团就是选择的非晶硅电池技术,后来一看不对,才转向投资铜铟镓硒这条路。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年份,全球各大光伏企业都还未缓和过来,因此不能赚钱也实属正常。
如ShowaShell采用的就是自己所研发的工艺,从而生产CIS电池,这比主流的CIGS电池要少掉一个CdS的缓冲层,避免了重金属镉污染。倡导薄膜电池技术的公司,多会拿出适用于商用建筑的屋顶、楼宇立面及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等等说法,让人们相信,这是一个好产品。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4月29日宣布将于年底终止其非晶硅薄膜光伏(太阳能)组件业务。2013年又宣布完成了对美国薄膜太阳能企业MiaSol的并购,现在其孩子Q-CELLS不寂寞了,又多了一个玩伴。
光伏产业的腥风血雨,已经让不少国外光伏企业陆续被挑下马来;中国的无锡尚德、超日太阳也因经营不善、管理不当,只剩了一口气。富士电机则在柔性薄膜电池上独树一帜,也曾计划在此领域大展身手。
不过,运营亏损也高达2700万美元,与2012年持平。其实薄膜也分好几种:非晶硅、铜铟镓硒、碲化镉等。
彼时杜邦大中国区总裁苏孝世透露,杜邦对薄膜电池的投资很大,会继续投资。其占地5万多平方米,完整的生产线也被配置于此。汉能控股:不用多说了。该公司是杜邦公司在2008年成立于香港和深圳的全资子公司。不过,总公司地址又是深圳福田。另外,非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就在8%左右,晶体硅都在17%了,谁又会光顾非晶硅呢?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表示。
这么低的成本怎么现在才交到中国企业手里来着呢?中国薄膜电池企业、杜邦公司,早干嘛去了?难道这么好的技术,现在才被发现么?附录:让我们看下还有哪些做薄膜电池的公司恒基伟业:2013年投资莘县75亿元,建设产能为1000MW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其中设备总投资人民币66亿元。不过,这家公司2014年3月宣布2013年业绩时也说,当年的收入是自2005年以来,第二次超过了100万美元,达到130万美元
通常室内供暖和热水供应占家庭总能耗的近40%。创新型的物理气相沉积涂层技术具有较高的耐热变温度和高热传导率的特点。
POLYSOL研究团队的主要成果:一是利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作为聚合物太阳光吸附材料,通过反复试验确认两种聚合物作为集热装置的吸附外壳,其性能优于常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三是85%的涂层材料来源于再生混合废聚合物,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110万欧元资助,由西班牙科技人员牵头负责,欧盟多个成员国科技界及创新型中小企业(SMEs)参与组成的欧洲POLYSOL研发团队,致力于全聚合物(all-polymer)材料生产的太阳能集热装置。为此,欧盟科学家希望研发成本更为低廉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提高其市场使用率。由于聚合物较低的原材料价格及生产工艺成本,可大幅降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前期资金投入。五是优化该装置的轮廓设计,直接影响其生产装配的速度、简洁程度和相关成本。
二是成功开发出有选择性的5次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技术,应用于聚合物吸附体,利用光谱测量方法优化聚合物吸附体的涂层设计。全聚合物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设计理念符合欧盟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和促进环保的战略要求,且造价低廉,已进入市场商业化开发阶段。
四是设计出三种不同的热吸附和传导通道形状,以满足降压和热传导性能要求。欧盟在太阳能供热技术方面全球领先,但由于高昂的早期资金投入,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和使用状况并不是很理想
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用电需求殷切,特别在日间工厂开工的时候。而财政的直接补贴在资源使用的角度看是低效率的,行政成本高,欠缺杠杆。
这是广东的公共财政所没法承受的。如何为广东选择一条发展光伏产业及光伏发电的道路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因此,这些省份与广东比较有非常强的比较优势,故此,广东要加入晶硅的竞争是困难的。广东要在光伏的竞争中突围,必须结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发展第二代光伏技术薄膜技术,通过技术及资本的结合,利用金融创新去为广东铺平光伏的道路,通过生产新一代的高转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去突围。
然而这些政策都没解决光伏发电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便是光伏项目可独立融资的问题。假如按国家规划的60%为屋面光伏推算,结合地面电站,广东的总光伏市场容量长远来说足以支持110GW的安装量,总资金需求达到约8000亿元人民币。
广东的装备企业林立,东莞宏威数码在出现商业纠纷前也已完成成套高效电池生产方案的研发,足以支撑广东以较低的设备投资进入高转效的年代,通过以技术及装备为竞争核心的高转效单晶薄膜电池去打造一条全新的薄膜光伏产业链。更有效的方法是和电网公司成立联营的光伏发电保险局,把计划用作补贴的资金注入保险局,为核准的屋顶光伏项目提供十年期75%的融资担保。
因此,由资源和产业竞争的角度出发,晶硅产品的制造业并非广东发展光伏产业的选择。由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现代的产业竞争是多维度的竞争,包括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地区产业链与地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还有就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竞争。